二十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治理措施
(1)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处理: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2)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处理: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处理:
①过湿土翻晒;
②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③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二十二、填隙碎石施工
1.填隙碎石可采用干法(干旱缺水)或湿法施工。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公称最大粒径的 1.5〜2.0 倍。
(1)填隙料应干燥。
(2)宣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后,表面集料间的空隙应填满,但表面应看得见集料。
(3)碾压后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宜不小于 85%,底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宜不小于 83%。
(4)填隙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不得开放交通。二十三、混合料人工拌和
二十三、混合料人工拌和

混合料人工拌和
- 下承层为路基时,宜用 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碾压 3〜4 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②发现“弹簧”现象时,宜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处理。
- 下承层为粒料底基层时,应检测弯沉值。
二十四、人工摊铺与碾压
- 整形后,混合料的含水率满足要求时,应立即对结构层进行全宽碾压。
- 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宜从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且轮迹应重叠 1/2轮宽。碾压次数宜为 6〜8 遍。
二十五、无机结合料基层(底基层)养护、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1.一般规定
1.一般规定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护期宜不少于 7d,养护期宜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 2d。
(3)养护可采取洒水养护、薄膜覆盖养护、土工布覆盖养护、铺设湿砂养护、草帘覆盖养护、洒铺乳化 沥青养护等方式。
2.养护方式
(6)对沥青面层厚度大于 20cm 的结构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基层可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表面干燥时,宜先喷洒少量水,再喷洒沥青乳液。
②采用稀释沥青时,宜待表面略干时再喷洒沥青。
③在用乳液养护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
3.基层收缩裂缝的处理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洒铺热改性沥青。
二十六、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注意事项
1.透层油洒布后应不致流淌,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2.气温低于 10℃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
3.应按设计喷油量一次均匀洒布,当有漏洒时,应人工补洒。
4.喷洒透层油后一定要严格禁止人和车辆通行。
5.在摊铺沥青前,应将局部尚有多余的未渗入基层的沥青清除。
6.透层油布洒后应待充分渗透,一般不少于 24h 后才能摊铺上层,但也不能在透层油喷洒后很久不做上层施工,应尽早施工。
二十七、封层的作用:
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
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 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
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
二十八、沥青路面分类
序号 | 结构形式 | 代表 |
1 | 密实悬浮结构 | AC |
2 |
骨架空隙结构 |
AM
OGFC |
3 | 密实骨架结构 | SMA |
按矿料级配分类
(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代表类型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
(2)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稳定碎石,用 AM
(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代表类型有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以 OGFC 表示;另有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以 ATPCZB 表示。
(4)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MA)
二十九、沥青适用范围
三十、龟裂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
(2)混凝土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